基本信息
姓名赵松庭 别名暂无
国籍中国内地 出生地
语言 性别
生日 星座
身高 体重

详细介绍

赵松庭,笛子演奏家。浙江东阳人。九岁学吹竹笛。上海法学院肄业。曾任东阳中学、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。建国后,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,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,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、艺术指导。中国民主同盟盟员。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。创作笛子独奏曲《早晨》、《三五七》、《婺江风光》等。著有《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》、《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》等。 1964年,在第五届“上海之春”音乐会上,演奏了他创作的两首乐曲,《婺江风光》和《采茶忙》,得到听众热烈的欢迎和专家的好评。后来,赵松庭转入笛子科技研究,在他的弟弟物理学家赵松龄的帮助下,对笛子的频率计算与应用,以及温度与音准问题等,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验,完成了几万个数据的演算,终于为笛子制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。赵松庭在教学上颇有建树,他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。此外,赵松庭还进行了两项研究,一是弯管笛,可以增加笛子的长度,而不影响演奏的方便;二是“同管双笛”,又名“雁笛”,演奏时双手如同大雁飞舞,非常别致美观。此笛历史文献有记载,从壁画中能见到,但还未发现过实物。中国笛子有以秀美、典雅、华丽为特色的“南派”和以粗犷、明亮、刚劲特色的“北派”,赵松庭为了更好地表现时代精神,打破南北的界限,兼收两者之长,并借鉴西洋长笛的某些技巧,形成柔中有刚、刚柔并济的“浙派”。他还将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运用到笛子演奏上,丰富了笛子的表现手段。赵松庭的笛子艺术自成体系,包括演奏、创作、教学、科研、制作等方面。赵松庭在美学观点上,主张“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,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;竹笛本身 在不断发展,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;技巧不论中外古今年内南北西东,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,我们都要吸收。”赵松庭的笛艺虽然来自民间,未进过音乐院校,但他的文学修养与科技知识相当渊博,因而教学的系统性,科学性较强,教材的编写也相当简明扼要,结构严谨,门下弟子成才率甚高。赵松庭为了弘扬民族音乐,不辞辛劳,四处奔波,是一位踏踏实实耕耘于民族乐坛的实干家。赵松庭2001病故于杭州。
  加载评论内容,请稍等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