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细介绍
尚马龙,Jean-Francios Maljean,1953年出生于比利时的Verviers,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浪漫小镇。父亲是当地一位名医,非常喜爱音乐,业余时间常会拉拉小提琴,母亲也是一位陶醉在各式各样唱片旋律中的音乐爱好者。在尚马龙6岁的时候,父母为他这个独子买了第一架钢琴,也许是因为自小便有浓郁的热爱音乐的家庭氛围,一触琴键的尚马龙便爱上了钢琴,在一堂堂生动有趣的钢琴课里,开始了与钢琴一生痴心不改的“恋爱”。
第一堂钢琴课,是由父亲的一位女病人教授的,也许她在钢琴技艺上给予尚·马龙的指点只是非常初步的,但是她却灌输了尚马龙这样一种观念:弹钢琴时最必不可少的一样事物,不是别的,而是激情。这段家庭的学琴经历持续到尚·马龙12岁,这个简单的观点,却影响了尚·马龙一生的创作和演奏。
在Verviers的公立艺术院校Liège and Brussels学习基础古典音乐课程的青少年时代,尚·马龙时常与父母同行,去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、德国等西欧国家,观赏和领略各种音乐演出活动。在完成了大学学业之后,尚·马龙离开了比利时,奔赴美国,就学于柏克莱大学音乐学院(BERKLEE),那年他正是20岁。在那里,他学习了爵士钢琴和歌曲创作,并且广泛接受了各类美国音乐,比如Keith Jarrett、James Taylor和 Debussy等人的作品。
毕业后,尚·马龙回到了比利时,和萨克斯风手Pierre Rapsat等人组成了一支Maljean-Willems乐队,开始在俱乐部、酒吧等地的演出活动。在乐队中,尚马龙担任钢琴手、作曲者和歌手的三重角色,他们创作了不少流行歌曲,如“116e rue”、“Du Bord de Mer”等等,在比利时、法国以及加拿大的排行榜上取得了不错的名次。
回忆起这段创作和演出生涯,今天的尚·马龙颇有感慨:“在bar/hotel那些场合的演奏很辛苦,有时候甚至要连续演奏4-6个小时,而且你会觉得自己的音乐只是陪衬,不被重视和尊重,在那里人们吃喝聊天,基本上不太理睬你。但是为了生活,一开始,我只能如此。”言语间的尚·马龙目光仿佛滞留在某个陌生国度的某个小酒馆的黯淡之夜,神情落寞而无奈,“甚至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一个美国人走过来,给我钱要我不要演奏了